皮皮文集
成长的路
彭广敦教授: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转录组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吴楚扶耒专业号 | 2017-4-25

4月2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多组学研究与临床转化前沿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本次会议多组学研究和临床转化研讨会以迈向临床精准医疗为主题,聚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联用研究临床疾病,以及多组学数据的整合交叉分析应用,会议涉及基因变异、测序分析、转录调控、代谢研究、RNA干扰等,力图打通多组学研究到临床应用的通道,推动多组学技术在医学转化上的应用。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彭广敦教授分享了“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精彩议题。本文生物谷小编为大家总结整理成文,共同学习进步。

近些年随着高通量测序、转录组、基因组、代谢组以及各种表观遗传组等组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越来越认识到个性化医疗或精准医疗在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上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许多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多组学的联合应用特别适合在复杂系统中厘清出关键因素,即能覆盖到面,也能涉及到点,已经在提高临床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大显身手,未来必会在临床研究方面绽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在精确筛选药物适应人群降低耐药性、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高临床前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发掘新的治疗诊疗手段方面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果。

空间转录组学技术是转录组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也是研究细胞异质性方面的新方法。该技术通过整合与优化单细胞测序和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得少量细胞转录组信息的同时可以保留细胞原有位置信息。

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在复杂的生理、病理条件下研究不同位置区域细胞的异质性,特别是针对肿瘤干细胞生物学,发掘具有独特分子特征的细胞群落,研究其对信号、药物和外界刺激的响应差异,阐释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和状态,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环境的作用,离不开保留空间位置信息的高通量分析方法。为此,空间转录组技术基于激光显微切割与单细胞测序,实现了在组织上原位捕获细胞并进行转录组图谱绘制,具有高灵敏、高通量以及高可靠性等特点。

目前,Geo-seq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理论上处理好组织样品的保存与结构分辨,各种临床上的样本都能使用该技术。目前该技术也已成功应用于多项小鼠大脑发育、肝脏肿瘤学以及人精子发育异常等研究中,能够还原生理、病理状态下组织和器官层面重要的分子动态特征,并与临床医生已经开展了多项针对临床肿瘤样本的合作。

彭广墩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副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获理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系统生物学博士后。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多组学方法绘制干细胞与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细胞图谱。近期的工作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与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建立了空间位置信息的转录组分析方法,实现了组织的原位RNA-seq(Nature Protocols);绘制了小鼠着床后胚胎高精度的三维分子图谱,揭示了多胚层分化与器官发育来源的重要分子调节机制 (Developmental Cell)。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