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文集
成长的路
UCSD徐洋教授:面对“垄断”,要真正守住中国人基因数据
吴楚扶耒专业号 | 2018-11-6

“我国精准医疗投入很大,而国家的监管却并没有跟上。”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教授徐洋在接受测序中国专访时表示,精准医疗发展至今,问题依旧严峻,仍需谨慎前行。

精准医疗

我们是否过于盲目投入?

近年来,精准医疗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16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基因测序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础,中国的人口及政策红利为基因测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基因测序公司在中国遍地开花,国内两大基因测序龙头企业先后上市,肿瘤NGS检测试剂盒也相继获批,中国已成为基因测序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产业飞速发展之外,精准医疗的学术成果也不断涌现,大人群、大队列的精准医学研究成果频繁地发表在国际一流的期刊上。但风光之外,我国基因测序上游的测序仪器及试剂仍主要依赖进口。徐洋教授表示,当前中国在精准医学领域的投入已赶超美国,但中国在精准医学领域进行的工作还主要集中在测序和分析两个方面。

徐洋进一步说道:“目前全球精准医疗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对于肿瘤领域,基于病人基因突变的个体化肿瘤疫苗的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还是缺乏很好的数据能够说明精准医疗能否真正对临床作出贡献。”他以靶向治疗为例对此进行了解释。对于某些肿瘤,目前的确有一些很特异的靶向药物可以进行治疗。现实却是,这些药物会经常失效。因为肿瘤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所有癌细胞表达某个突变蛋白的机率很小,这最终就会导致某些靶向药物的失效,达到真正的治愈效果还有很长的距离。“对于精准医疗治疗恶性肿瘤,我认为还是应该更加谨慎对待,而不能过于盲目投入。”

从另一方面来说,徐洋表示,中国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收集病人大数据进行科学研究,但文章最终发表后,所有的原始数据一般都汇入了欧美国家的数据库中,中国学者却无法自由使用除此之外,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在数据分析领域仍待发展,我国目前能够进行的数据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生物信息学人才也较为匮乏。与之相反的是,美国建立了大批数据分析公司,大学培养并储备了大量跨学科的生物信息学人才,并利用中国产生的原始数据创造了诸多的科研成果和专利。

“从某个角度来看,中国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或许仅收获了一篇文章,但欧美国家却利用中国产出的原始数据收获了更高水平且能够真正服务于临床的成果。这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国家战略性问题。”徐洋说道。

如何“真正”守住中国人群数据?

面对这种“垄断”,徐洋教授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数据必须留在中国

基因组数据是精准医疗的基础,更是国家战略资源。近日,科技部公布了一则人类遗传资源行政处罚信息,迅速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科技部首次在官网公布人类遗传资源行政处罚信息。有媒体报道,科技部目前正在就国内人类遗传资源信息的保护利用进行新的立法工作。对此,徐洋教授表示,保护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仅仅防止人类遗传资源及信息违规出境是远远不够的。

人类遗传资源是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的重要基础,中国是世界上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发达国家抢夺资源的重要地区。防止遗传样本及信息违规处境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徐洋教授认为:“临床样本的违规出境毕竟是少数的,要想真正意义保护中国人群遗传资源,还需从文章发表的角度打破现有体制,这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推进。”

如今,我国正在开展多项大型精准医疗队列研究,全世界超过一半的基因测序正发生在中国,遗传数据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徐洋教授强调:“哪怕我们无法将所有数据留在国内,至少应保证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生物信息人才能够在国内对数据进行更深层的研究,为临床提供真正有用的数据。中国能否培养、引回国际一流的生物信息分析人才,或许将成为精准医疗计划成功的关键。”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