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文集
成长的路
专访新晋诺奖得主赛门扎:对未来癌症治疗充满信心
吴楚扶耒专业号 | 2020-10-11

绝大多数生物都需要氧气来将食物转化为有效的能量,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氧气的基本认知。但是,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适应氧含量的变化曾经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而今年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格雷格·赛门扎(Gregg L. Semenza)与其他两位科学家的发现,开创性地揭示了人体内部的氧气调解机制——生命中最重要的适应过程之一。

赛门扎的研究在医学界是颠覆性的:低氧及氧化应激反应包含着许多病理基础,这为医学界理解癌症、贫血、盲眼病、糖尿病、冠心病等诸多疾病铺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赛门扎也来到了现场,他与东方网·纵相新闻聊了聊自己的得奖故事。

新晋诺奖得主格雷格·赛门扎(左)(图/纵相新闻)

错过得奖电话

诺奖委员会远在瑞典,比美国东部时间快5小时,赛门扎家的电话铃响起时是周一凌晨4点。

“我在沉睡中被惊醒了。”赛门扎说道。事实上,他错过了第一通电话,并决定再回床上睡一会儿。几分钟后,组委会的第二通电话就打来了。

实验室庆祝赛门扎获诺奖(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获知得奖消息的第一时间,赛门扎打给了住在纽约州塔里敦的母亲。

赛门扎今年63岁,从小在塔里敦长大,他将自己对于科学的兴趣归功于中学生物教师。

“我的高中生物老师萝丝·尼尔森博士给了我真正的启发。她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生物本身的知识,以及发现新大陆的兴奋。”赛门扎说,“她让科学变得生动。”

1986年,赛门扎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后,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研究小组,1999年留任成为该校教授至今。而现如今,他已在细胞氧感机制的研究中深耕了30年。

赛门扎在2019年被授予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他说,一切都始于一个已经被明确定义的问题:人体如何控制红血细胞的生长?

“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源于缺氧环境下的适应机制。”

为癌症研究打开新版图

每个新年,医学界神刊《CA:临床医生癌症杂志》都会刊登一组癌症统计数据,在2016年,来自中国的数据首次登上这本杂志,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癌症的演变趋势。

据这组数据统计,在中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就有5个人死于病痛。癌症在中国已逐渐成为各类疾病的杀手之王,尽管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有上升趋势,但相较日本、韩国、美国等国仍有较大差距。

在一般的肿瘤学认知中,癌细胞变异的鉴定是靶向治疗的关键因素。但赛门扎和他的团队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他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他们将关注点放在肿瘤内部的独特微观环境上,以及该环境对于癌细胞的影响。

“我们相信,癌细胞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并没有变异,因为它们的行为受(肿瘤内部)微观环境的影响。”赛门扎说道。

赛门扎在办公室内(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在癌症晚期,这些细胞被暴露在极度低氧的环境中,导致了缺氧诱导因子(HIF)的出现,加速了癌细胞的入侵、转移,人体免疫脱逃,进而对化疗产生耐药性。

这个发现在医学上是一项重大的突破。赛门扎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他知道,中国的肝癌和肺癌患者比例较高,而他现在的实验正致力于治疗肝癌。

赛门扎的团队在部分动物模型上已进行试验,瞄准这些癌细胞中的缺氧诱导因子,并抑制其生长。在实验中,患有肝癌和乳腺癌的小白鼠对于免疫疗法都有较为良性的反应,三阴性乳腺癌原位模型中原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或得到抑制。

“我对于癌症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赛门扎说。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编辑:宋祖礼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