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文集
成长的路
院士把脉医疗仪器发展
吴楚扶耒专业号 | 2016-11-30

[导读]2016年11月2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清华大学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和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承办的2016年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仪器学术产业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科研院所、各大高校、医院、相关仪器企业的近400名人员参与盛会。

仪器信息网讯2016年11月2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清华大学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和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承办的2016年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仪器学术产业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科研院所、各大高校、医院、相关仪器企业的近400名人员参与盛会。

会议现场

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教授主持。程京院士介绍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医疗仪器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聚焦“健康中国、精准医疗、基因诊断、居家养老”等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旨在为创新医疗仪器产业搭建一个产学研用管对接的良好平台,促进学术引领、业界交流和产业共同繁荣发展。为此,本届大会邀请到了医疗仪器行业的多位领导和知名专家。接下来,程京院士为与会者介绍了参加本次大会的嘉宾:中国工程院金国藩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邓刚副主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王甲正处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研究员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李兴德教授等。

程京院士表达了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三家主办方的感谢,还对与会人员表示了欢迎。本次大会由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程京院士一并对三家企业的支持表达了感谢。

在程京院士的介绍之后,首先由中国工程院金国藩院士发言。

中国工程院金国藩院士

本次会议是在金国藩院士的倡议之下组织召开的,金院士首先对本届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最近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主席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本次大会探讨的生物医学研究及相关的科学,就是要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服务于人民健康,我们开展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加强技术转移,知识与政产学研结合就是要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精神。在大学的科研工作者,既要发表论文,也要把科研成果进行成果转化,这次大会的承办方之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就挂靠在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这也是清华大学实现政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企业之一,也是高校产业中生命健康领域最突出的企业。博奥拥有世界领先的生物芯片技术,研发并生产了大量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产品,为健康中国贡献了力量。大会聚焦“健康社会、居家养老”,这正是当前从政府到社会最为关注的主题,而精准医疗、基因诊断等非常专业的议题,也是生物医学工程及医疗仪器领域研究的前沿。希望本次会议在最新成果展示、产业发展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充分地讨论、共同研究,充分利用这一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好机会,将这次大会办成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仪表领域内,学术界与产业界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大会。最后,金院士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随后,会议进入了大会报告阶段。

首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带来题为“医药科技交叉创新与融合发展”的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

曹雪涛院士介绍了国际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态势、中国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态势和中国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理念和前景。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态势体现在个性化、微创化、精确化和远程化几个方面的集成。医学科技创新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体现在医疗模式改革(精准、远程、智慧医疗)、带动新型产业转型发展、培训新型服务业态、引发决策模式改变等方面。中国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态势则包括大数据科学成为医学领域新的科研模式,信息技术作用更加凸显;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为基因治疗和生物治疗带来新的机遇;中西医并重更为深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和手段将有更大飞跃;医药高技术突飞猛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人口老龄化,对智能养老等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口与健康保障,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康复等越来越受到重视等几方面。中国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理念和前景则是:注重前沿引领、突出交叉融合、落实预防为先、,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智库、培育人才队伍、拓展产学研合作和深化国际合作等。

接下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凯先带来题目为“中医诊疗设备的创新发展——现状、趋势和思考”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凯先

当今社会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有着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医疗方法,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在过去几千年,中医药学为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诊疗设备是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诊疗设备行业发展迅速,在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和产业化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加快中医诊疗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融合计算机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研制并开发具有中医特色的智能化、量化、可视化及规范化的诊疗设备,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建立中医诊疗技术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继承发展、自主创新;开发、提升、改造和推广一批安全有效的中医诊疗设备;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产学研工作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大会第三个报告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副主任邓刚带来,题目为“创新医疗器械工作情况综述及相关规定解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副主任邓刚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共接到创新医疗器械申请437项,其中国产项目占比94.5%,历年申请总数也在逐渐上升。邓刚副主任对相关审批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针对《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审查操作规范(试行)》、《创新医疗器械沟通交流及技术审评操作规范(试行)》、《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审查异议处理程序》等相关法规规定,邓刚副主任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关于下一步工作计划,邓刚副主任介绍到,器审中心将进一步扩充专家库、纳入更多学术团体;制定受理要求,完善操作规范;统一审查制度,改进现有专家审查方式;增加审查过程中与申请人的交流互动,在现有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注册前沟通交流管理办法等。

接下来的大会报告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李兴德教授带来,题目为“Translational Biomedical Optics for Label-free Imaging of Tissue Histology in vivo”。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李兴德教授

李兴德教授从产学研相结合的角度报告了其课题组在OCT及Two-photon两项技术上的研究进展。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整个医学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以食道癌诊断为例,一般方法是在患者上食道取40多块组织之后再进行病理切片,但在多达40块的组织内,有90%以上为正常组织,即使这样,所取组织在整个食道表面中占比尚不足3%,这给误诊或漏诊带来了可能性。采用OCT技术,利用光、捕捉光的回声,可以做到二维或三维成像,且诊断完全不需要介入物。这项技术在眼成像、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已实现商品化成果,且增速迅猛。而且OCT技术还可应用于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术中导航之中。Two-photon技术也可用于“活体病理”之中,而且可以与现有临床仪器如内窥镜等结合,无需荧光造影剂即可区分正常组织细胞与肿瘤细胞,还可用于判断治疗方式是否成功以及早产儿的预判等方面。

上午最后一个大会报告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程京院士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与会者带来了题目为“问道中国健康”的精彩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奥���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

针对美国提出的“精准医疗”概念,程京院士希望中国能拥有自己的“黄帝计划”。未来,人从出生到离世的一生,程京院士希望可以用“生的健康、想病不易、逝的安详”来概况。“生的健康”要依赖于产前筛查,这方面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西医的手段,例如通过耳聋基因筛查,可以针对性的预防“一针致聋”现象的发生,也可指导特殊人群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通过无创产前筛查,还能够检测到胎儿染色体异常,从而提前采取规避措施。“想病不易”则主要依赖于中医宝贵的“治未病”思想,针对这方面的需求开发,程京院士介绍了利用X射线研发的眼像分析仪、通过基因检测手段进行的人群体质分类和中药分子本草数据库等项目。另外,博奥生物还开发了疾病风险分析芯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生化多参数即时检、动态空气质量监测仪以及饮食、中药调理产品等项目。程京院士还重点介绍了“情志调理”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当日下午,主办方准备了先进临床检验技术分会场、先进诊断与治疗技术分会场、中医药发展论坛和新技术发展论坛四个分会场报告,供与会者参加。

先进临床检验技术分会场

先进诊断与治疗技术分会场

中医药发展论坛

新技术发展论坛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